优化布防力量
以社会需求、人车负荷、队站建设为基准,开展队站布防、战区布防、编队布防、社会力量布防四种布防模式。
全市已投入执勤消防站38个、森林消防大、中队15个,实现“中心站”主力攻坚、“辐射站”快速反应的战备模式。
将全市划分为东部、西部、北部三大战区,建立战区指挥长值班备勤制度,先于全勤指挥部响应出动,实现“指挥力量前置、区域协同作战”,切实发挥快速反应、熟悉情况、配合默契的优势。
根据灾害事故类型、分布、危险系数等因素,布防“高、低、大、化、林、震、洪、交、隧”9支作战编队。同时,整合社会资源,将73支政府应急救援力量、30支企业应急救援力量、11支社会应急救援力量纳入统一调度指挥,将微型消防站和应急救援专家纳入布防体系。
今年新增配2.8万余件灭火救援装备,包括消防机器人、全地形森林运兵车等,加强高性能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、消防员高空防坠落装备等配备,整体提升消防员穿戴类、佩戴类及呼吸保护类等装备综合防护能力,限度满足基层救援工作需要。
提升指挥效能
推进“一短三快”初战机制改革,加快建设智能接处警系统,重点优化初战编成、推行登车着装,提升应急响应速度。
在全省率先出台《指挥中心态势标绘规范》,对主城区建筑和全市141处重点林区实现高清三维建模、立体空间测量、防火设施查询、视频监控显示,实战中制作态势标绘55幅,辅助指挥作用明显。率先打通5G传输通道,实现音视频互联互通,建立“全域覆盖、全网融合、全时响应”的应急通信保障体系,为科学指挥决策提供信息支撑。
科学练兵
树立“操场即战场、训练即打仗”的练兵理念,制定年度执勤岗位练兵计划,明确支队、大队、救援站训练内容和考核标准,开展全员考核。
创立“普训统考工作机制”,在完成共同科目普训的基础上,注重区分重点训练科目。
注重发挥“个人专长”,推进潜水、舟艇驾驶、绳索等6个救援岗位“持证上岗”,培训“持证上岗”人员110名,支队3项自主研发在实战中得到有效应用。
坚持平战结合、专长兼备,让全员达标,让尖兵更尖,成功处置了“3·4”莱州山林火灾、“4·9”威海烟台交界处山林火灾、抗击“梅花”台风抢险救援。